首页 资讯 正文

福建泰宁:古城保护中的“人民情结”

体育正文 238 0

福建泰宁:古城保护中的“人民情结”

福建泰宁:古城保护中的“人民情结”

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0日电(陈启芳 熊明欢)初夏的(de)福建泰宁古城,进士巷深处的梁氏(liángshì)祖居内,“梁氏拓印”工作室里传出清脆的敲打声。这座经政府修缮的明代(míngdài)古宅,如今(rújīn)既是非遗工坊,又是街坊邻居的“会客厅”,每天迎接着探寻古韵的游客和串门的居民。 泰宁古城地处县城核心区,拥有明清古建筑40余幢,列入文物保护单位6处、文保点42个,历史文化遗存(yícún)丰富(fēngfù),较好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。泰宁县(tàiníngxiàn)融媒体中心供图 泰宁是(shì)一座千年古县,素有“汉唐(hàntáng)古镇、两宋名城”之誉,历史遗存丰富。2021年3月,泰宁多方筹措4.5亿元资金(zījīn)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创新实行“5要5不要”工作原则,探索出一条“政府引导、全民参与、共建共享”的古城保护新路径(lùjìng)。 漫步古城(gǔchéng),宋元飞檐与民国砖楼比邻而立,构成生动的“建筑年鉴(niánjiàn)”。当地创新“分级诊疗”保护模式:对明代邹氏(zōushì)祖屋等历史建筑“修旧如旧”,采用传统杉木榫卯工艺;对城隍庙遗址等残缺建筑“意向修复(xiūfù)”,改造为民俗大(dà)舞台;对20世纪建筑则“美容保养”,仅做安全加固。三年来,累计修复各类建筑130余栋,30余条街巷重现“青砖(qīngzhuān)黛瓦石板路”的旧时风貌。 面对(duì)50多栋产权(chǎnquán)复杂的“争议(zhēngyì)建筑”,泰宁打出政策组合拳:对共有产权房,首创“以租代收”模式;对纠纷房产,采用“产权置换”办法;针对债务查封建筑,建立四方联动机制。2022年以来(yǐlái),泰宁化解20余起产权争议,“解封”古建63栋并完成修缮。 近年来,泰宁坚持文化与产业(chǎnyè)、旅游深度融合,通过建设泰宁晚茶(wǎnchá)一条街(yītiáojiē)、茶街、鱼城等特色商业街区,营造了古城浓厚的商业氛围,为群众创造了很多就业创业机会。 同时,随着古城焕新,老百姓的(de)房屋价值大幅度提升,原先的柴火间变成了(le)商铺,民房(mínfáng)改建成民宿....。。目前古城房屋租金相比2020年涨了三倍不止,各类商户相比2020年增加了2倍多(duō),老百姓也因此吃上了“历史文化保护饭”。 在上青乡认领的“豆香上(dòuxiāngshàng)青”体验(tǐyàn)馆里,游客正体验游浆豆腐制作。泰宁首创“公认民养”机制,由15个乡镇部门认养古宅,引入(yǐnrù)社会资本运营,收益反哺修缮。目前泰宁古城已经新发展了精品民宿、私人影院(yǐngyuàn)、酒吧(jiǔbā)、茶馆、电商直播间等70多家主题业态馆,聚集商户逾3000户,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,较2020年实现(shíxiàn)40%增量发展。 古城打更人的(de)铜锣声,已成为游客(yóukè)最爱的“活态(huótài)展演(zhǎnyǎn)”。在政府引导下,52名传统匠人组建协会,众多居民自发成立巡逻队、讲解(jiǎngjiě)队。这种“人人都是守护者”的氛围,让泰宁古城实现从“物理(wùlǐ)修缮”到“文化重生”的跨越。2024年古城游客人数比2020年增长了2倍多,真正实现了“保护促发展、发展助保护”的良性循环。(完)
福建泰宁:古城保护中的“人民情结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